
节目
最新节目
27: 孩子是上帝的礼物–陈歆老师专访(三)
27: 孩子是上帝的礼物--陈歆老师专访(三)
今天陈歆老师又一次来到我们节目,接着上期没说完的孩子的话题,继续与大家一起谈谈孩子,谈谈父母。
因为女儿性格酷似前夫,所以陈老师总是看到她的不好,总是说:“你看你,就像你爸爸。”说这话时的伤害却远比这几个字大。特别是一个叛逆期的孩子加上一个更年期的母亲,生活就像被判了死期,充满了剑拔弩张,矛盾冲突。女儿甚至直接把妈妈做的饭丢到垃圾桶,去网吧偷玩却完全不怕老师向妈妈的告状等等,同时女儿的身体也出现了大问题。在这个痛苦的关头,陈老师通过三一原型的学习,她突然学会把自己的眼光转变,用上帝的眼光看孩子,她发现孩子身上有那么多的闪光点,因为上帝起初创造人的心意是美好的,所以孩子也是有着这份”甚好”的祝福。她不光看到孩子的好,更看到孩子身上有的,正是自己缺乏的,比如孩子勇敢,有执行力,恰恰就是妈妈所缺乏的。于是,任何问题当母女两人商量解决时,总是能彼此互补圆满。突然她发现这个曾经另她头疼的灾难和麻烦,恰恰是上帝给她最好的礼物。
对于孩子的病,她说或许是因为父母分开带给她的压力,特别是母亲带给她不快乐的感受所导致的免疫力下降,从而让孩子得的病。但是她的愧疚感也在上帝的眼光里得到改变,她说正是自己的不完美、不足才更需要上帝的拯救和恩典。她也欣喜地发现,孩子原谅父母的能力远比想象要强,现在她不光是女儿的知心好友,更成为女儿的同学们的间接心理咨询师,女儿也在她的潜移默化下不断帮助着身边的朋友,在教会服侍,这种母女同工的感觉真的很好。同时,女儿在上帝的带领下,也学会原谅爸爸,在父亲节向父亲献上感谢。
是的,孩子是上帝的礼物。但是,当孩子让您操心烦恼时,您是不是也有过埋怨抱怨?您想真正改变与孩子的关系吗?让我们一起听听这期充满来自上帝智慧的亲子关系节目,希望专家的真实人生经历能给您带去的思考和感悟。
儿 女 是 耶 和 华 所 赐 的 产 业 ; 所 怀 的 胎 是 他 所 给 的 赏 赐 。–诗篇127:3
15: 离婚的女人,难!
15: 离婚的女人,难!
这期讲到一个离婚后的单亲妈妈独自带娃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以及内心的想法。
她曾经是别人眼里完美的女孩,性情开朗,很享受跟家人朋友在一起。因为离婚后,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愿面对家人朋友,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她自己也很挣扎要不要再找个伴侣,一方面自己很年轻,年幼的孩子也需要一个榜样,但是再找一个好男人的确很不容易。另外要是找一个有孩子的需要双方磨合,没有孩子的又怕他们不懂得疼自己的孩子。比起自己的幸福,她更在乎自己的孩子。中国人的独立意识没有西人那么强,父母对孩子有非常依附的感觉,母子的关系甚至高过夫妻关系。容易把自己的眼光局限在孩子身上,而忘记自己生命的宽度,长度,高度是远远超过孩子的。至于孩子,神自然有他最好的安排。
经历了这样的挫折,她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
1.沟通是最重要的,在问题萌芽时就要想办法面对它解决它。
2. 两个人有共同的目标和信念是非常重要的。
3. 彼此相爱,彼此包容。
难道离婚就没有希望了吗?一定有!敬请大家留意下期节目,我们将继续探讨。
25: 摩西出生
25: 摩西出生
约瑟死后, 过了几代的埃及法老惧怕以色列人强大起来,下令杀掉所有以色列新生的男婴。摩西在这个时候出生了,他是如何幸存的呢?
18: 孩子为什么那么任性?
18: 孩子为什么那么任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被好奇心驱动的任性,这是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任性,例如:孩子知道妈妈的软弱,利用它,得到自己想要的。
要分辨孩子的任性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当孩子自私,过度要求的心,叛逆,这些要及时管教。
父母对孩子管教的焦点不应该是行为,要看孩子的内心的动机和问题。
如果孩子出于焦虑无助,或者是不小心弄坏了某样东西,家长们不需要严厉管教。
孩子哪些方面要管教?霸道,叛逆,不愿意顺服,跟权柄对着干。
需要注意的是对男孩,不能公众羞辱他,因为他唯一能反抗的就是继续去捣乱犯错。
我们要承认,即便我们做了母亲,我们不懂的怎么爱孩子。是的,我最爱的孩子,我依然不懂的如何爱他/她。因为我们也很自私,心里想控制孩子。
管教,是花时间花精力去让孩子认识并改正自己里面的错误。而不是靠父母的权利的硬压下去。
我们要安静下来, 整理一下自己哪些方面自私。否则我们的自私,终将会伤害了孩子,伤害我们自己。
在冲突发生之前,平静的立界限,要知道孩子里面的动机:无意犯错,还是故意的。 如果是故意的,一定要指出来, 严加管教。
更多精彩,尽在本期孩子心中的秘密!让我们一同学习,如何正确的分辨孩子的“任性”,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去管教。欢迎您的收听!
22: 溺爱孩子的坏爸爸(二)
好爸爸 第22期:溺爱孩子的坏爸爸(二)
三个不同的爸爸又来做客小凤电台,分享了溺爱孩子的一些典型案例:
案例一:接孩子的爸爸去晚了,向孩子道歉后,孩子哭着对爸爸又撕又打,爸爸任由其发泄。
案例二:学步的孩子,走路时摔跤了,妈妈或爷爷奶奶十分紧张,还把错怪罪到地板甚至环境。
案例三:去给女儿朋友买生日礼物之前,明明说好不给她买礼物。在女儿哀求下一心软,就忘记坚持原则了。
华人孩子的父亲,要不就是要求过严,要不就是过分溺爱,很难做到合乎中道,不偏不倚。一般做爸爸的通常会特别宠爱女儿,有些单亲父亲,也有些套用原生家庭的生长模式,或者有些父亲自己受过伤害,就过分的补偿给孩子,溺爱孩子。
三个不同的爸爸各抒己见,分享“坏爸爸”的经历,希望在分享自己和别人错误得失的同时,能帮助到其他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做一个好爸爸!
敬请大家下期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欢迎你跟你家人朋友一起收听,嘉宾风趣幽默的话语,句句精髓!滑到最下面,扫描二维码,订阅节目,第一时间听到更多非同寻常的精彩节目!